生物多样性是环境维持调节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保持地球自然生态的平衡。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还提供了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景观文化,是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以下简称《司法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部署了如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等任务,为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指明方向。 《司法保护》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秉持绿色司法理念,织严织密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网;完善专门审判体系,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能力水平;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完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规则四大方面入手。归纳来看,可分为具体措施、绿色保护、司法规范、交流融合四个步骤。 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具体方面,《司法保护》重点提出要加强物种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保护。具体来看,要以检测防疫、打击防护为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原则,推进“预防预警、检测监测、扑灭拦截、联控减灾”机制,一方面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从”治已病“到“治未病”转变;另一方面加大对走私、贩运境外动植物品种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筑牢动植物检验检疫防线,保障种质资源基因安全,有效维护绿色生态安全。 绿色成为生态环境的热词。绿色服务生物保护、民生经济增长。《司法保护》在绿色保护方面提出要服务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保障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助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同时,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使用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司法保护》提出要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全社会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在政策规范方面,《司法保护》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法律责任、全面赔偿生态环境损失。一是扎实推进以生态系统或生态功能区为管辖单位的跨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建设;二是组建技术专家库和人民陪审员数据库,依法公开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案件。 另外,也要看到,保护性修复是推动生态恢复主要措施。《司法保护》明确要坚持一体化保护修复,推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开展全方位修复行动、打造多功能修复基地。具体来看,各执行部门要立足不同生态要素特点,探索创新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技改抵扣、认购碳汇等多种方式,修复范围涵盖森林、河湖、滩涂等领域。基于强力的法律保护和定期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评估回访,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破坏—判罚—修复—监督”循环。 2021年5月,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顺利举办,这也象征着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走出国门的重要见证。通过依法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推进经验交流互鉴、成果惠益分享,携手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生态环境三大危机。 在《司法保护》正式下发前,多个省市已逐步加强生物多样性监察、保护机制。前不久,《张家界市建立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联动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印发。张家界市将按照《方案》的规定,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联动,通过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分工协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成效评估机制,整合市生态环境局、湖南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8部门生物多样性工作及调查监测成果,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底数和现状,实现资源数据共享。力争到2025年,初步形成市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联动体系,实现调查监测数据平台基本建立并实现共享。 (资料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南方周末、湖南省人民政府)
本文连接:http://www.ahyqis.com/newss-25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