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氨氮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1、Nessler法:原理:利用亚碲酸银和氯胺T反应生成棕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来确定氨氮的含量。优点: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适用范围:适用于水样中氨氮浓度较高的情况。 
2、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原理: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优点: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可用于地面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氨氮的测定。检出浓度可达0.025mg/L,测定上限为2mg/L。 3、气相色谱法:原理:利用气相色谱仪将氨氮样品中的氨氮分离出来,并通过检测气相色谱柱的响应信号来确定氨氮的含量。优点:可以实现高精度测量。适用范围:广泛适用于不同水样的氨氮检测。 4、氨气敏感电极法:原理:利用具有氨选择性的敏感电极与氨氮样品接触,通过测量敏感电极的电位差来判断氨氮的含量。优点: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并且对样品中其他干扰物的影响较小。 5、水杨酸分光光度法:原理:在亚硝基铁氰化钠下,铵与水杨酸盐和次氯酸离子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在特定波长下测其吸光度。优点: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范围:适用于饮用水、生活污水和大部分工业废水的氨氮测定。检出限度为0.01mg/L,测定上限为1mg/L。 6、滴定法:原理: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到样品中,直至反应完全,通过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来计算氨氮浓度。适用范围:适用于氨氮浓度较高的样品。 在选择合适的水质氨气敏检测方法时,需要考虑样品的特性、监测的目的以及实验条件等因素。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同时,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并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对于饮用水而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导,饮用水中的氨氮含量应该低于0.5 mg/L,以确保水质安全。因此,在饮用水氨氮检测中,应选择能够准确测量低浓度氨氮的方法,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连接:http://www.ahyqis.com/newss-8134.html
|